對李忠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刻討論
精彩討論
一朋友面臨三家公司任職的選擇,公司大概情況如下,請大家給點意見?(選擇哪家公司更適合穩定和個人持續發展):
崗位:HR總監(人事和行政全盤)
薪酬:固定年薪三家公司都差不多
A公司情況:六天制,集團布局,總公司為制造業,員工一百多人,另三家分公司分布在東北和中山,為貿易銷售型。國外分公司正準備籌備,為制造業。
老板不到40歲,經營及管理理念較科學,公司成立十年左右,實干型,強調結果制,人文關懷少。HR負責人的崗位換人頻率有點高,核心原因老板認為是其能力不夠。
B公司情況:六天制,工程銷售型公司,辦事處開的較多,員工人數40人左右,成立4年,老板40歲左右。
有空泛的管理理論,之前沒設hr總監崗,現在想hr總監能幫他全權管理公司,比較注重員工關懷。
C公司情況:五天制,營銷中心在中山,工廠在江門,成立十年左右,總員工數目前一百人左右。都板近五十歲。夫妻型公司。將來布局餐飲連鎖。現已著手在辦理自己的無公害農場,餐飲食品主題為:健康,簡單。
注重人文關懷,個人思維趨向經營面,對管理方面不知如何入手,強調:公司不養閑人,結果導向。hr負責人換人頻繁,老板認為是其能力不足。
社群里的精彩討論
群員“戴偉”個見:
看你個人的需要,你自已需要什么,是要錢還是要提升成長機會,這三家公司適不適合自已,所以我個人認為吧,先問清楚到底自已能不能接這個活,有多少量和擔當,準備如何開啟這局面,再來下這個決定,如果一個公司人力負責人經常換人,說明這老板根本就沒有把人力當回事,何必要趟這渾水呢。
其實吧,老板要人均產值增長。這個就是要求。至于具體能力項,做hr的基本能理出來。但在老板看來,不管你具備哪些能力,只要能幫他解決問題才是有能力的。我是建議當事人從離職維度,核心人員分布及離職維度,還有銷售額增長情況,獎金發放情況去做考慮。個人從來不選擇夫妻型公司。
群員“Lisa”個見:
從上面情況來看,應該都是私人企業,規模較小,如果老板不放權的話,通常都不太好干 ,反之如果得到老板認同,那就如魚得水了。
工程的資料錯了,采購按資料買錯 ,進料品檢也沒發現,現場也用了,到包裝的時候才發現。責任應該如何判定?有不有哪位大咖分享一份完整的責任分析。
社群里的精彩討論
個人意見:第一責任人是工程部,資料錯了,很可能是新品第一次來料,不然不至出現這一次,如果之前有出現,資料應該早改過來了。第二,工程部沒有進行供應商首件確認,第三:新品第一次來料,工程部要進行確認并封樣給到品質部,然后品質部按資料,封樣樣品進行驗貨;采購按工程資料下單,一般公司只要采購按資料采購,是沒有什么責任的,除非做這個工作之前有特殊說明的;對于來料品質要看情況,對于平常的明顯外觀不良、與資料明顯不符、實裝不了,沒有檢驗出來,要付20-30的責任,不然的話,責任很少。對于新品,生產時,工程部(主導)與品質部也要跟線指導,我們之前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新品試產時,出現的比較多。對于新品,工程部也很難做到100%的準確。但責任90%還是工程部的。
1.工程資料做作為來料、品質、生產的唯一標準(出現這樣問題流程有問題需要檢討流程),工程負全責;2.工程資料不作為唯一標準,而且有其它方法流程、檢驗指導書、作業指導書、樣板作為參考依據采購、品質、生產可以發現此問題的發生,那就是過程中沒有按要求執行到位問題。工程負40%,生產30%,品質20%,生產10%,(質量是設計出來、質量是制造出來、品質部門作為監督職能沒有做好監管,采購沒有核對相應資料導致相對責任較輕)。
我認為工程部主管應該承擔主要責任,下面的工程師做事不嚴謹,作為主管在審核應該把好關。采購、生產、質量是按工程部資料上的要求做事,只要材料符合工程資料,就不應該把責任放在這三個部門,包裝發現問題,是誰發現的問題不明確,就算是包裝組發現問題,也不能改變工程部資料問題的責任,管理不能吃大鍋飯。
要有后續部門的監督機制,人難免是會犯錯的。工程部出錯。后續部門應該有一定的監督,這樣就能避免到包裝才發現問題。公司的損失也是最大的。出了問題我的處理辦法是先要考慮有沒有辦法處理。盡量把損失先降到最低。處理過好人后再找相關責任人的問題。想以后的改善辦法。
公司地址:廣東中山市西區富華道32號天悅城國際商務中心18樓1802
粵ICP備2021136456號-1 廣東磐達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