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0-01-08作者:廣東磐達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以下文章來源于胡言非語 ,作者胡浩
胡言非語
胡浩老師為助力職場人發展,傾情打造的分享欄目。 親歷企業管理20年,以管理者的思維、頂級顧問的角度,以最直白的語言,為職場人賦能。 企業管理知識點、職場案例、感悟分享,盡在“胡言非語”。
工作要設定目標,這已經是不容置疑且人人認可的事情,但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:企業中,談到目標能夠興奮的人往往是領導,尤其是他們給下屬設定目標的時候。一旦他們自己成為了下屬在聆聽更上級談目標時,他們就不再興奮了。所以,這個現象讓我開始思考本文的題目:為什么工作目標讓你想逃避?明明知道是應該的,但內心就是不想去“接”,期待著目標能小一點、時間寬裕點、評估寬松點,這種內心想逃避,卻實際上不得不接受的情況,會讓人的狀態變得糟糕。從整體目標到個體目標的分解,就是一個壓力和責任轉化的過程。問:公司近年銷售額必須要增長,近年至少增長1000萬,你覺得呢?答:的確,業績不增長,投入在增長,我們就活不下去了,必須要增長。答:是啊,我們的存量客戶產值已經接近飽和了,是要突破。問:算一下公司的15名銷售,平均要實現增長70萬吧?按我們公司的單個客戶產值水平,至少要新簽約10家客戶吧?答:是,不過開發新客戶也挺難的,只能說盡力,因為維系老客戶也要不少精力,現有的業務也不能丟啊。看到了吧,從一開始的認可,到開始產生逃避,這不是員工不夠優秀,而是基于人的本能,對于有難度、需要費腦筋的事情,往往第一反應就是逃避。正如著名腦神經科學家菅原道仁在《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》中提到的:“可能很多人認為大腦天生勤奮、專一,且具有達成目標的高效執行力。事實上,人們過度評價了大腦。很遺憾,人類的大腦生來極其懶惰。大腦偏愛固定的自動化處理模式,傾向于避開全新的挑戰或不熟悉的事物。無論是優秀的人還是勤奮的人,其大腦本質上都具有惰性,主要原因在于大腦的‘高能耗’。成年人的大腦大約重1.4kg(相當于體重的2%),但從能耗方面,大腦竟消耗了一日所需能量的20%。除了大腦以外,其他人體器官無須消耗如此之高的能量。所以人的本能是最希望避免‘消耗能量的狀態’,大腦的惰性合情合理?!?/span>這個研究很有意思,說明了人在本能上如果絕對對自己沒有價值的事物,就不愿意去開動腦筋。工作目標自然需要有所投入,加上在多數企業中對于目標的管理產生了諸多負面感知,人們自然腦袋里產生出逃避的想法,例如:2.把目標分給我們,上級干什么了?其實目標分配就是上級的甩鍋!4.上級定的那些目標根本無法完成,什么激勵措施都是在畫大餅;5.我就拿這點工資,卻要背負那么高的目標,憑什么?這些負面感知當然是企業在進行目標管理時存在問題導致的,讓員工只看到了目標的壓力,用逃避的心理來接受目標,自然表現為企業效率不高、個體狀態不佳。其實目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但前提是要讓團隊成員覺得這個目標是他們自己的,也有可能實現的,實現后對自己是有意義的,包括得到認可、提升薪酬、職位晉升、嶄露頭角的機會等,否則就會體現不值得定律:員工們認為不值得自己做的事情,即使做好了也沒有成就感,做差了也沒有愧疚感。個體作為企業組織的一員,如果在逃避的心理驅使下做事是沒有成就感和快樂的,那能不能在面對無法抗拒的目標時,甚至明知道不合理又非得要去做的目標時(這種情況很常見),能讓自己受益而非受苦呢?。個體的修煉很重要,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兩個方面,就能幫助說服自己的壓力情緒,在“不舒服”中反而能得到收益。對目標的逃避,其實換個角度來思考,就是在逃避自己可能為之要付出的,而這些付出往往是需要去改變和提升的地方,當你意識到這一點,其實就有可能發現對自己的好處。“利己之心”用到這里就是好事,如果對于工作目標看不到對自己的“利”,怎么可能開動大腦去消耗能量思考和指導行動呢?我的工作經歷中有個很重要的修煉方法:越是無法抗拒的目標、越是自己感到為難的目標、越是有抵觸思想的目標,就越是要好好花時間去思考,找到里面對自己有利的地方,才能開始有效的行動。有位技術支持工程師,很爽快地服從公司分配到了甘肅省的甘南州常駐,而別人都不愿意去,原因無非兩點,一是很偏遠,條件艱苦,二是干了幾年下來如果要跳槽,這些項目經驗看起來遠遠不如在北上廣深的項目經驗值錢。這位工程師去了之后把公司的各項指標都完成,甚至滿一年的時候,上級主動問他是否要申請換區域,他居然拒絕了,理由是這樣的:首先,這里的客戶技術基礎差,他們非常信任我、尊重我,完全沒有甲乙方的概念,我覺得工作心里很暢快。其次,這里是生活環境沒那么精彩,在這里沒有什么社交,下班后有大把時間可以安心學習一些技術,我正在考一些技術證書,如果考下來,相信公司也會給我漲工資,而且我才24歲,苦個兩三年沒什么的。更實際的就是這里消費少,公司還有比較高的補貼,我能攢錢,以前剛畢業在深圳工作那一年都是月光。雖然這個工程師的理由不一定適用于其他人,但他真的很聰明,找到了自己踏實工作的理由,又得到了上級認可,還保障了自己成長的空間。其實,道理就是這么簡單,不得不做的事情,你是負面情緒去做,還是積極地做,差別非常大。面對工作目標想要逃避,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于“守舊”,人們總是潛意識里把自己過去的做法照搬到未來,而忽略對于目標所需要的改變和提升。一位工作了三年的銷售人員,業績一直穩定在年銷售額100萬左右,他也很努力,每天都帶著資料奔波于各個客戶之間,同時也認為自己是通過努力贏得了業績。但是,如果把他的銷售目標提高到300萬,他就開始感到為難了,原因很簡單:他知道實現100萬業績的做法,卻不知道如何實現300萬業績!他在想,我每天約客戶、見客戶、介紹產品、應酬客戶已經疲于奔命了,好不容易維系住了100萬業績,如果要做300萬業績,我這些事情豈不是要翻幾倍的量?怎么可能?所以,很多時候員工們感到為難或者想要逃避的不是目標本身,而是局限在了現有做法的框架之中。當你用過去的思維和方法來面對不斷提高的目標時,就會有無力感,這時不妨思考一下自己還要學什么?有沒有更加有投入產出的方法?有沒有更省力的辦法?還有什么資源可以爭???我在不知道自己如何實現目標的時候,就會問自己這樣的話:我現在的做法是不是最好了?換做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來做,是不是都沒法比我做得更好?肯定不是,一定有人做得比我好得多,那他們會有什么方法呢?這個時候,就把自己從現有做法的框框中拉出來了,站在如何去實現目標的角度去思考新的問題。記住,如果你想逃避目標,很有可能就是在逃避遇到更好的自己。當然,本文是從個人修煉的角度來給出一些建議,尤其是我的兩個心得體會,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職場人。另外,更希望企業管理者們在布置工作目標時,盡可能考慮到員工的情況,給予足夠的支撐,哪怕沒有物質資源,僅僅是你與他一起好好分析如何實現目標,情況都會得到很大的改觀。



您可以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