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來源于張良計 ,作者張良計
作者 | 張良計
來源 | 張良計
ID | zhang_liangj
最近收到很多讀者訴苦,說總被老板罵工作做不好,覺得自己很無能。
可等我細問之后才發現,有些工作做不好,并不完全是他的原因,反而是這個工作本身就有問題。
最普遍的,就是不合理的工作安排。而這個“不合理”,可以說的范圍就很大。
比如,時間上的不合理。
一份項目的年度方案,正常情況下可能需要兩周完成。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,被壓縮成4天。
而這4天里,光去湊齊項目團隊的不同成員就花了一整天,真正用來寫方案的時間只有3天。
3天能寫好一份年度方案嗎?反正在我的職業生涯里,沒有見過。
這就像熬湯,本來7個小時才能熬出來味道。因為配料和火候都要慢慢講究,急不得。
可現在非要半個小時就做好,那只能拿袋裝沖泡的湯粉來充數,怎么可能做出那個美味?
職場上有個經典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完美解釋了這個情況(如下圖):
想要又快又好,價格肯定很貴;想要便宜還要好,那就得等;想要又快又便宜,做出來的東西質量不可能高。三個都想要,基本上等于做夢。
所以這是第一種不合理,時間。
再比如,方法流程上的不合理。
有些比較復雜的工作,需要團隊之間互相配合,這就涉及到一個步驟流程的問題。
換句話說,必須等上一段工作的結果出來之后,才能開啟下一段工作,依次按照步驟來。
例如做產品研發,必須等設計的原型框架圖做好以后,才能動手去生產。而不是一邊做生產,一邊改設計。
再比如做品牌策略,必須等市場調研的結果出來以后,才能動腦筋去想品牌定位。而不是什么資料都還沒拿到手,就拍腦袋去寫PPT.
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自然規律。想要在這個行業做好,首先要尊重這一行的自然規律。
只有保持嚴謹,你才能夠專業。
可很多外行的管理者,對這些自然規律不管不顧,甚至肆意更改刪減,生拉硬拽出一套自以為是的“工作流程”,然后逼著員工就范。
并且美名其曰,我們是在創新。
比如他會說,為什么要等背景資料給齊了才去想解決方案?信息給太多反而會限制你們的發揮,大家現在就應該去想。Start from zero.
等想好20個解決方法后,我們再對應客戶的問題一個個去做剔除篩選。
這不叫創新,這叫想當然。
再比如一個真實案例。
前些時,我朋友公司的一位部門老總剛剛空降過來。雖然這位老總初來乍到,但總想搞個大新聞。
上任第二天,他就把大家過去的工作方法全盤推翻,然后逼著所有人都按照他的邏輯來。
于是一個從來沒有做過HR的老板,帶著5個平均擁有8年工作經驗的下屬,花了3個月去重建公司的招聘系統。
結果呢?系統沒有做出來,反而耽誤了正常的招聘工作。其他部門怨聲載道,紛紛投訴到大老板那里。
而這位新來的老總,不僅不主動承擔責任,反而責怪這些下屬工作能力有問題,聽不懂他的話,把鍋全甩在其他5個人身上。
這就是典型的外行領導內行,并且這個外行還覺得自己挺懂。
遇到這種情況,職場經驗少的人很容易被忽悠進去。明明不是你的問題,而是對方的責任。結果被對方一通狡辯,反而最后覺得是自己能力有問題。
這就叫職場PUA.
最后一個不合理,叫工作范圍不合理。
在一家公司里,專業能力拔尖的永遠都是少數,但最累的往往也是這群人。
為什么?因為老板總喜歡說“能者多勞”。
能者多勞這四個字,如今已經不是一句贊美,而是蘊含著別的意思。比如:
“你簡直太能干了!干脆把那誰誰誰的工作也幫忙做掉吧!”
一開始覺得是老板器重你,可到后面越來越不對勁。
漸漸的,其他部門的事情開始都跑到你這里來。你能完成本職工作已經遠遠不夠,大家期望你能把別人的工作也做好,收拾別人的爛攤子,填別人的坑,救別人的火。
最糟糕的是,如果你做不到,他們不但不會罷休,反而還會說:
“你怎么連這都干不好呀,對你太失望了!”
可這一開始就不是你的工作,你只是出于好心幫忙而已,怎么到最后就理所當然全變成你的事情了!?
問題出在哪里?
依然是上層的管理者。他從一開始心里就清楚這一點,但并不想好好解決,或者說,根本沒有能力去解決。
表面看這是下屬工作能力的問題,實際上是上層管理策略的問題。
一個團隊出現了bug,一定都是從小事情開始,逐漸蔓延到整體的。
當少數人因為工作能力有問題,不足以擔當責任的時候,管理者聽之任之不做處理,反而讓能力強的人來替補救火。
這么做一次兩次可以,但時間久了管理者就開始偷懶,心想原來我不做壞人也可以嘛,就讓能力強的人多干點活,到時候多說點好話捧捧他就行了。
結果捧著捧著,就變成捧殺。
于是能力差的人被公司繼續養著,能力強的人天天被迫填坑。這種戰略上的偷懶,用再多戰術上的勤奮都彌補不了。
能力強的人,工作范圍越來越廣,工作壓力越來越大。到最后,就變成能者過勞死,不能者悠閑死。
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。
這樣的工作做不好,明明不是你的問題,偏偏說成是你的鍋。如果你接受了,那才是掉進了早就布置好的陷阱。
以上這三種情況,工作時間不合理,方法流程不合理,工作范圍不合理,它們導致的工作問題,絕對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。
那么遭遇了這些情況,我們該怎么辦?分享一些建議,希望能夠幫到你。
首先,弄清楚自己的能力極限。
這件工作單憑自己的能力,能夠做到什么程度,哪些部分的確需要別人幫忙,哪些地方現在急不得,心里都要有個譜。
換句話說,自知之明很重要。
千萬不要逞強,被別人表揚幾句就飄飄然,把責任一下子全攬到自己身上。這不叫優秀,這叫給自己挖坑。
而且不僅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,你還要讓你的老板也知道。
工作態度可以積極,但僅限于你能做好的事情范圍之內。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,很多時候坦誠自己的弱項,尋求幫助,這不丟人。
過多地承擔你能力范圍外的難度和壓力,最后反而會壞事。還不如一開始,就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辦。
至于有些老板喜歡用職場慣用PUA手法,告訴你不要一直呆在舒適區里,要勇敢去接受未知的挑戰,做一些沒做過的工作。
這個說法,要分情況看。
踏出舒適區是沒錯,但不是一下子步子邁老遠,也要講究個循序漸進。
舉個例子。
比如你是個程序員,現在要你學一點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知識,這和你的工作息息相關,還能反過來啟發你寫代碼時的邏輯,那么你可以去拓展。
但如果你是個程序員,老板現在讓你去學PS設計,把美工的活兒也給干了,這就是扯淡。
所以大家酌情考慮。
另外更重要的一點,把態度擺出來,千萬不要慣著。
不要慣著欺壓你的老板,不要慣著占你便宜的同事,不要慣著職場上不合理的系統和制度。
該反抗反抗,該辭職辭職,該曝光曝光,該罵娘罵娘,不要當溫順的小白兔。
你越是慣著,對方越會得寸進尺,你就越被動。
我見過許多溫文爾雅的老實人,專業能力一流,但虧就虧在不會說話,不會拒絕,不會推工作。
最后加班到深夜12點的永遠是這些人,做好了自己的事情,還要負責處理別人丟下的爛攤子。
并且最荒唐的是,居然沒人覺得這有什么問題。
可一開始不是這樣,是當初的老實人自己一手造成這樣的局面。不拒絕,不反抗,不辯駁,默默接受,最后就是柿子挑軟的捏。
記住,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歸咎于自己,不要聽了別人幾句話就陷入自我懷疑。
該是誰的責任誰的鍋,有理有據羅列清楚。該是誰做的工作,千萬不要讓步。
今天我幫了你,不代表以后你可以賴上我。我人好,不代表你可以隨便欺負。
就事論事,心有標尺,就不會慫。
END
公司地址:廣東中山市西區富華道32號天悅城國際商務中心18樓1802
粵ICP備2021136456號-1 廣東磐達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